自媒体论坛 - 专注于自媒体推广|营销|博客|网创|副业的自媒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9|回复: 1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客网的倒掉 又一个十亿美金的教训!

[复制链接]

96

主题

0

好友

290

积分

版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08:3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作者在十亿美金的教训一书在出版前拿下的一个章节,已在微信公众账号:左林右狸里发,下面是正文。


  书生造反,十年未成。在很多人看来,方兴东未能最终成就惊世伟业,博客网成为一个10亿美金的教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身上的书生意气。


  这句对,但不全对。方兴东和博客网是本书(指十亿美金教训)案例里投资额最少的一个,但却是最典型的一个。这种典型性显然不是因为他是书生,而是因为,在创业家到商业领袖之间的跨越上,一个创业家可能出现的问题,方兴东都出现过,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比其他的创业家相比,更加书生意气。


  比如团队问题,方兴东本人有很强的事业心,也超级能干,精力旺盛,志向远大。博客中国最开始能每年大跨步前进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创业才华。但方兴东太自我了,特别是融资之后,噪音多了,他为了推动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高管进行纵容,让整个博客网的管理团队从来不曾进入一个强大、团结、有竞争力的境地。


  在话语权的控制和管理上,评论家出身的方兴东本得天独厚。但转身为企业家后的方兴东却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毕竟评论家是说别人的,做企业家要由人说的,而且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比如由于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过于文过饰非,加上快速的盲目扩张,让董事会曾经一段时间对方兴东缺乏信心,最终多次沉浮过来,方兴东自己私募基金回购公司,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博客网从一开始的确是方兴东一个人的公司,但随着风险资本的进入诸多强人的加入,博客网其实已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但方兴东依旧认为这是他一个人的公司,这种相互的认知错位,是博客网成为一个10亿美金教训的根源所在。


  卢亮和谭涌泉的加入


  直到今天,卢亮回忆起接到晨兴创投在2004年冬天从香港给在美国念博士学位的他打来的电话时还显得有些兴奋,对方希望出价200万美金,条件是卢亮所创办的BlogDriver能与冒志鸿的UUzone合并,一起做一家在中国Web2.0时代的领袖性公司。


  卢亮,70年代生人,中科大毕业,此时正在美国德州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与好友文心共同创办了微分公司,其主要运营的是博客分享平台BlogDriver。卢亮是个人才,离开博客网后自己创业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淘宝,曾担任淘宝无线业务总经理,现为华数淘宝总经理。


  有钱进来,给钱的VC晨兴创投又是一家很有声望的投资机构,要做的事情也足够激动人心。不过,卢亮在兴奋之余也头大不己。这是因为他在一周前刚答应以一比十的比例与博客中国换股合并,虽然这只是个口头协议,没有法律效益。但卢亮答应人在先,抉择起来,确实有问题。


  从逻辑上说,卢亮都应该选择和冒志鸿合作。单从融资额来说,BlogDriver已经值200万美金了,除非博客中国能融到2000万美金的钱,否则相对于UUzone的出价,卢亮在博客中国里的权益是受损的。


  从合作的顺畅性来说,BlogDriver其实一直在和UUzone合作,一直用UUzone的带宽和服务器。而与博客中国的方兴东,更多停留在务虚层面,一起讨论博客的未来,方兴东到美国来陪着见一些人,卢亮回中国方兴东来陪着见一些人而已。


  从互补性来说,卢亮也应该和UUzone合作,方兴东虽然写得一手好评论,激情四溢,但商业上的经验乏善可称,和卢亮一样更多是书生创业。而UUzone的冒志鸿是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创业者,他曾经写出过和腾讯QQ早期竞争的类ICQ的产品,在这个行业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不过,卢亮最后还是选择了和方兴东合作,让卢亮感慨的是,冒志鸿对与方兴东合作的所有提醒后来都一一实现。


  让卢亮下定决心加入博客中国,与方兴东合作的原因很多,但与谭涌泉的一个跨洋电话关联颇大。


  谭涌泉其人,帅小伙,1974年生人,曾在中国电信工作多年,从中国电信离开后去沃顿商学院读了个MBA,回国后在联想投资工作,头衔是副总裁。


  到2004年下半年,方兴东的博客中国开始到处融资,找到了谭涌泉。谭涌泉当时也很看好Web2.0,博客中国很Web2.0,因此谭涌泉对方兴东和博客中国也很有兴趣,他也向联想投资大力推荐了方兴东的这个项目,联想投资也有兴趣,但最终被联想控股否决了,对于为什么会被否决,一种解释是是方兴东的博客中国一直在骂联想,联想控股没理由给一个骂自己的公司投资,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最终是被否决了。


  联想控股否决了博客中国后,谭涌泉觉得很郁闷,但也没有办法,他主动帮助方兴东联系其他投资人,甚至帮助讲解商业计划和未来可能,一来二去,谭涌泉自己给自己说服,决定还是自己跳下去加入博客中国,帮助方兴东融资。


  谭涌泉的进入,让博客中国的融资变得容易起来。在此之前,博客中国更多是方兴东和他的老伙伴王俊秀的博客中国。虽然有陈天桥和羊东的5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但如今基本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谭涌泉的进入,特别是他与投资人交往的先天圈子优势和丰富经验,很快赢得了Intel投资部的认可,而羊东所服务的软银也表示,只要有一家愿意投,他们也愿意追投,几乎在一夜之间,博客中国成为投资圈内争相竞投的对象,甚至2005年即将上市的百度,也参股了一小部分的股份。


  智基创投陈友忠曾经讲过一个段子:2005年,他们也看过方兴东办的Web2.0的项目,最开始记得方兴东提到当时他想要的只有三四百万美金,但是因为很热,大家都想投,于是冲到了一千万美金。类似的话,IDG熊晓鸽也曾感慨过,想来可见当时博客中国的受追捧程度。


  除了与方兴东一起说服投资商给博客中国投资,谭涌泉对博客网的另一间接贡献是说服卢亮的加入,并出任CTO。


  据当事人的回忆,谭涌泉的相邀,也让卢亮在博客中国和UUZone的选择中倾向了博客中国。一是谭涌泉的加入对融资有了确保,二是谭涌泉也有着丰富的商务运作经验,三是谭涌泉可以给自己互补。


  卢亮的加入,让谭涌泉的融资工作也增加了一个砝码,一个在中国也有工作经验的,从美国回来的计算机博士出任博客中国的CTO,让这个博客中国的团队短板得到了弥补。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该轮到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创始人方兴东博士出场了。


  互联网第一书生方兴东


  1996年夏天,应朋友的邀请,刚刚考入清华攻读博士的方兴东,从一篇关于戴尔公司的文章入手,边学边写,一头扎进了IT圈,逐步成为圈中高产而富有激情的产业评论家。


  1998年,微软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方兴东的注意,比尔盖茨也频频访华,到处宣传微软推出的"维纳斯计划",俨然一副中国软件业园丁的架势。


  当众媒体在讴歌微软给中国带来无限商机的时候,方兴东从中看到的却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危害中国软件业长远发展的事实。


  1999年3月,"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横空出世,一夜之间扭转了"维纳斯计划"在中国的命运。两个月后,方兴东将他两年来的研究所得和一些后期作品以及部分别人的作品组织成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


  以一己之力挑战全球信息产业巨子,清华在读博士方兴东一举成名。对于这一年,方兴东说:"用农民的行话来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2002年7月6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成了方兴东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天。从2002年起,微软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大在中国打击盗版的力度。方兴东针对此,写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文章声讨微软,指责其知识霸权伤害了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两篇文章迅速登上了包括新浪在内的几家门户网站的头条,本来期待引起更大轰动的方兴东却发现,1小时后,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撤下了这两篇文章。


  方兴东立刻打电话给时任新浪总编辑陈彤询问,得知是微软公关部以广告为要挟向这些网站施加了压力。


  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了五六年的方兴东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瞬间失去了阵地,这多少让他觉得可笑又可悲。就是那一刻,他决定自己打造出一块阵地,哪怕简单一些,却可以自己主导不再受限制。这时候,他其实还没有想好要打造出后来的博客中国,但是不管怎样,他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有了自己办网站的念想没多久,方兴东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时遇见了另一位研究新媒体的评论家孙坚华。孙坚华告诉方兴东,国外有这样的专门网站,叫Blogger,不仅可以放自己写的文章,还可以把身边的朋友都汇聚起来,孙坚华还给方兴东演示了自己在这种网站上建立的博客。


  这天晚上,方兴东开始自己倒腾孙坚华介绍的博客网站,越想越激动,他意识到,革命性的东西来了。回到北京以后他就与自己的创业伙伴王俊秀讨论,搜集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两个人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在这一年(2002年)的8月推出了博客中国的雏形。


  王俊秀,山西人,中国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和方兴东一样,也是个诗人,他们的友谊也来自一本诗集。王俊秀曾任信息产业报主编,也曾担任互联网周刊执行主编。王俊秀的名言是:"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解放:1949年是革命的解放,1978年是改革的解放,今天则是知识的解放。"王俊秀是一个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人,他与充满激情的方兴东很互补,他们两从信息产业报开始合作起,一直不曾中断过。


  "博客"这个词是方兴东和王俊秀一起碰撞出来的。首先是发音上和Blog的相似,而"博"有精英化的意味在其中。"博客就是日志,日志最早是航海时船长对天气生活的记录,我觉得我要做的网站就是一个在海洋中航行的个人网站,大家把精彩精华分享传播。"


  博客中国的两位创建者还发布了中国博客宣言,他们将博客比喻成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宣言的最后,方兴东高呼:"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方兴东和王俊秀还为此写了本博客的书,书中富有激情的写道,"互联网之于博客,不亚于印刷术之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当年,正是印刷术的革命解构了教会对圣经解释的权威地位,开放了上帝的源代码,引发了欧洲历史上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按照这一逻辑推演,前几年掀起的自由软件运动,就是互联网时代软件业内部的一次集体兵变,是软件的开放源代码运动。博客的兴起,可谓是互联网时代知识、内容和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在方兴东高呼博客万岁的时候,部分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从业者给予博客这一新概念的却是不理解和漠视。方兴东曾经试图在两家著名的报纸上发表一篇自己预测互联网未来发展、博客即将崛起的文章,但是对方都认为这不过是他为自己新公司的一次商业炒作。


  创业初期总是一部艰苦的奋斗史,博客中国最早也不过依靠于很多朋友的友情赞助。从服务器到带宽再到编程,都是朋友们在帮忙,天使投资来自于盛大陈天桥的50万美金。最初的200个用户是方兴东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拉来的。此时的方兴东坚信,互联网的未来不在技术,而在于每个网民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这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这时候的方兴东,是个受人尊敬,万众敬仰的创业者。


  从博客中国到博客网


  2005年7月19日,博客中国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盛大的"易帜仪式",宣布更名为博客网(www.bokee.com)并发布了全新的企业标识。出席仪式的有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有关负责人。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这是个身材高大,面目清秀,精力充沛,目光坚定,一个人呆的时候总是若有所思,与人交谈总是面带微笑的业界红人。


  在会上,方兴东宣称,博客网将构架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的基本框架,直接挑战新浪。在方兴东看来,博客将是互联网历史上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草根运动,他所领导的博客网将在未来的不长的时间内成功成为中国第一大门户。


  方兴东起家是靠精英博客起来的,每天5分钟给思想加油的提法深入诸多早期博客中国早期读者的心,博客中国起来也是因为其精英意识。


  由于不遗余力的推动博客在中国的落地生根,甚至将其产业化,方兴东被称为中国博客之父;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博客之母,这个人就是木子美。


  木子美,真名李丽,因在自己的博客里连续3个月讲述自己的性经验而被广泛关注。此时的木子美系广州某杂志的编辑,她最开始的阵地并非方兴东的博客中国,但后被方兴东成功策反。


  在木子美事件发生以前,博客中国已逐渐步入正轨,浏览量稳中有升,每3个月就会翻一番。2003年上半年,方兴东某次去广州出差,饭局间,此时刚从北京去网易帮丁磊做总编辑的,也是方兴东的老朋友李学凌问他知不知道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博客是谁,"除了我还有别人吗?"方兴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也正是那次饭局,方兴东第一次听说了木子美这个名字,但是他并没有把注意力太多放在这上面。


  直到有一天早上,方兴东起床以后登录博客中国,发现访问不了了。开始以为是被黑了,后来才发现,是因为访问量增加了10倍!再一看,三大门户都在头版重要位置推荐了关于木子美的文章。"精英们知道博客是因为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因为木子美。"方兴东如是说。而另一个名博猛小蛇在他的专栏里写到,(在对大众普及博客这项运动中)1个木子美相当100个方兴东。


  这里还是个乌龙,当时木子美其实是在中国博客网上安家,但包括三大门户在内的媒体张冠李戴给了方兴东的博客中国。


  木子美后来接受方兴东的邀请离开广州北上进京,成为博客中国市场部的成员,继续成为中国博客运动具有争议性的符号性人物。


  早期创业伙伴人来人去


  有人来,也有人走,其中于敦德的离开最为可惜。这位博客中国第一任技术总监是公认的文理双修的人,离开博客网后自行创办了途牛,目前途牛是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定制网站。


  对于于敦德为什么离开,说法众多,一种说法是随着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他的位置有些重叠,也不能相对自主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在不甘不愿中主动提出离开。博客网2005年技术团队的架构也很是混乱,不仅有于敦德这样的虽然年轻但资历足够老,技术和产品感觉都超一流的技术强人,还有卢亮这种背景超炫的海归CTO,公司还请来曾在搜狐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王童,同时腾讯前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荆涛过来后有单独的技术团队体系。这种混乱之下,于敦德的离开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种解释是当时博客网的技术语言很多,卢亮希望大家都集中转成java团队,但于敦德是钻研PHP的,他自己不想转,于是选择了离开。


  方兴东一直在抱怨技术不行,其实不然。当时博客中国要上的系统太多了,卢亮所领衔的团队不断地开发方兴东所希望开发的新系统,时间短任务多,根本没时间进行规划,加上没人做产品运营,导致博客中国东西很多,但基本没有好用的产品。


  说博客中国没有好的产品人才也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猛小蛇,李安科,麦田以及王吉鹏等诸多公认的产品高手当时都云集博客网。


  问题还是在他们的那位心比天高的创始人方兴东博士身上。这位激情四溢,想法超多的创始人并非技术出身,也没写过一行代码,因此,并不知道怎么样去实现他自己想要的功能,更谈不上系统性的规划整个产品体系推进,只是有着朴素的用户感觉和体验,但遗憾的是,他的用户感觉和体验更多非大众化的,和一个产品经理所需要的诸多气质和特征并不符。


  但方兴东并没有自己意识到这一点,这与他过去两年来带领博客中国高歌猛进有关,成功的经验让他多少产生了自我迷失。另一方面这与2005年融资前后,方兴东被媒体追捧,自信心膨胀得太厉害有关。这段时间,方兴东每天都要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海外的,港台的,专业的,都市类,甚至是妇女类,找他谈女性解放运动的。


  这个时候的方兴东,一方面是Web2.0的旗手,另一方面是清华博士创业的典范,同时也是中国超级愤青+文青,无数的光环叠加在一起,的确光芒四射。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光环让方兴东开始有了第一批的跟随者,这批跟随者都希望跟着激情四溢、天马行空、意图改变社会和自我革新的方兴东,但更多是希望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不幸的是,方兴东虽然追随者众,但由于没能很好地平衡早期创业伙伴和后续的职业经理人,事实上也造成了博客中国最早创业伙伴最早的感受不适应和不舒服,成批的被逐步清洗出去。


  2005年,一则题为博客网内斗升级,高管接连出走,销售部集体辞职的八卦帖在网上流传了起来。帖子以内部人的口气称:4月,产品部总监猛小蛇辞职;8月,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安科辞职;10月初,内容部互动中心总监麦田99辞职;10月底,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吉鹏等离职文章列出了离职人员的详细名单,具备相当的真实性。博客网人员走马灯般来去匆匆的无序状况让投资人捏着一把汗。


  伴随着猛小蛇、李安科等创业老臣的离去,方兴东继续加大了对职业经理人体系的引进。就在融资1000万美元后,博客中国大肆招兵买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员工从40人快速扩张到400人,其中聘用了十多位副总裁以上的高管。


  创业公司在发展到一段时间,开始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完全割裂开来则是大忌。因为职业经理人都是带着原来老东家的做事方法和套路进入,因此,不可避免的会用原来熟悉的自己人,这样,每个职业经理人都可能形成一个小的派系。如果和原来的创业团队割裂开来,那么,将会形成巨大的文化冲突。


  当时的博客网,就是这样一种把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基本分开各自为战的格局,这样虽然吸引了足够多的职业经理人,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不仅挤走了原有早期加入的创业者,也挤压掉了卢亮和谭涌泉这些中期加入的实力派创业者的空间。


  更致命的问题还在于,方兴东还在不断寻找新的以及名头更炫的职业经理人进入,这让博客网的内部管理能级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甚至是人人自危的状态中。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方兴东的一人独大,也让博客网一直没有形成强悍团结的团队,自然也无法形成强执行力的文化,只能限于无休止的内耗中。


  梦之城项目放大内耗


  梦之城的项目则让这种内耗得到了极大的放大。


  梦之城的项目是一个模仿腾讯Qzone的项目,这个项目在2005年之后成为腾讯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收费模式上也很清晰,与SP结合收用户的钱。


  方兴东当然知道SP能带来什么。熟悉博客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博客中国的崛起与2003年对SP的负面报道导致宕机紧密相关。不过,这一次方兴东想的是借SP来做收入。他甚至早在2005年初就收购了一家有SP资质的公司,为的就是能进军这个市场。


  这足以理解为什么方兴东当时为什么对做流量如此看重。甚至有说法称博客网把融资来的钱用来招人之外就开始买流量,冲alexa排名,但对此并没有得到当事人的正面确认。


  博客网的流量主要来自三块,一方面是博客中国的死忠,但这些流量价值很高,但在博客网体系里属于没人关注的范畴;一方面是木子美和女性话题带来的流量,这些流量是真实的,但商业价值不高;博客网还有一部分的流量是刷出来的,因此,博客网虽然排名很高,但广告效果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地位,谭涌泉所领导的广告销售团队虽然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对一心想把收入做上去的方兴东来说,这无疑杯水车薪。


  让包括谭涌泉、卢亮在内的当时博客网的核心高管不解的是,此时的方兴东是一个"惟流量论者",以为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尽管方给自己找出的理论依据是"大集市模式"VS"大教堂模式",但是就像芙蓉姐姐接受的关注度难以转化为等量的经济价值一样,博客网以另类方式形成的流量也难以获得等量的回报。博客网以芙蓉姐姐作为象征,真是有点宿命的味道,不期然都在狂热的社会热议之后走向沉寂。


  方兴东执意要上梦之城,在他看来理由很是充分,能带来流量,也能转换为收入,而且也有合适的人,但让他很郁闷的是内部基本没有什么力挺的声音。卢亮以没有多余的技术力量表示不支持,谭涌泉以靠这个来刷广告收入不妥予以反对,这让方兴东很恼火,他首先提拔了来自263,之前在卢亮下面的沈枫出任博客网总裁,让谭涌泉只做CFO,同时单独拉出去一摊,让荆涛成立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封闭开发做梦之城的项目。


  但或许是荆涛团队不力,或许是Qzone的成功是依托QQ,或许是博客网本身不具备做用户体验的人才储备和行业经验,梦之城迟迟不能问世。


  到了2005年10月份,方兴东亲自找到卢亮请求技术支持,卢亮没办法,找到博客网公认的全能工兵辛利军,辛利军跑去救场。


  紧赶慢赶,梦之城这个项目总算赶在2005年年底上市,但更多是东施效颦,并无什么特色,用户没什么感觉,基本没有流量,加上此时SP市场监管开始加强,因此,这个项目就这样无声无息下去了。


  梦之城的失败让整个博客网的内斗开始公开化。方兴东抱怨卢亮海归做派,技术实现能力不够,卢亮抱怨谭涌泉没有尽好CFO的本份去限制方兴东,但其实更被抱怨的还是方兴东。


  内忧外患下方兴东出局


  内忧的同时,更有外患。


  博客网发布那天,方兴东在北京世纪坛广邀嘉宾和媒体,隆重宣布"博客时代的来临",放出"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当天居然还把新浪陈彤请来,陈彤面对直接挑衅,一怒之下,半途而提前早退。


  不到半年,新浪高调推出了Blog2.0的公测版,成为国内首家向专业网站"开火"的门户网站。很快,新浪以名人效应"圈地"博客新运动,短短两个月内用户数量突破百万。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在强势的宣传攻势下,新浪邀请了众多媒体总编、人气网络写手、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坐镇评委,力推余华、余秋雨、郭敬明、吴小莉、张靓颖等人的博客以提升人气。


  接二连三地,腾讯、搜狐、网易都成为方兴东的对手。之后新浪和搜狐都把博客作为一项战略业务来发展,要求每个频道都设置博客专员,倾全公司资源发展博客。


  其实在博客中国创立时,新浪总编辑陈彤作为朋友还给过方兴东支持,给了博客中国早期发展不少帮助。但方兴东对博客的高调宣讲"提醒"了陈彤。


  以新浪为首的门户很快大获全胜。博客前五名里,再没有专业网站的身影。到2006年末,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的博客力量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专业博客。门户博客最终取得绝对领先。


  今天反思方兴东和他的博客网为什么要去贸然直接挑战新浪?理由无外乎有三方面:一是博客暂时还看不到其他的盈利模式,新浪的内容广告模式就成为了惟一选择;二是当时的博客网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可能感觉一举超越新浪也不是没有可能。三是风险投资进入之后,急于要上一个台阶达到上市的条件。


  而为了超越新浪,一段时间博客网甚至有点背离了博客的设想,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媒体平台,几乎就是一个叫博客网的新浪网,而且给人感觉很混乱。


  整个2005年博客网处于大跃进的无序中,因此,整个账面只出不进,创业团队之间的相互抱怨,外部关于博客网不行的讨论也开始多起来,特别是梦之城在众人反对中上马失败,让方兴东的个人权威受到质疑。此时,以软银为首的投资人也坐不住了,开始主动介入,卢亮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回忆当时不断接到投资人电话了解情况。


  一位博客网的投资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段子,1000万美金的融资进去,哐当一下,博客网一下子就招了400人,掐指一算,这400人吃喝拉撒,一年下来就花费投资过半。CEO有万丈雄心是好事情,但也不能这样不把投资人的钱当钱吧。


  最终出现了2006年年初,方兴东做专职董事长,不负责具体业务的局面。投资人介入管理,成立五人管理小组的决定。五人管理小组除两家VC各派一位代表外,另外三人分别是谭涌泉、卢亮以及从263请来的沈枫。


  沈枫来去匆匆


  如前所言,沈枫是因为谭涌泉反对方兴东上梦之城项目,方兴东为架空谭涌泉而提拔的。这个人也是行业多年的老人,是263在线的总经理,论资历和能力出任博客网总经理也是合情合理。


  沈枫上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理掉荆涛,将荆涛在梦之城的诸多烂帐给翻出来,此举可谓一石三鸟:一是梦之城这个项目本身是谭涌泉和卢亮反对的,处理荆涛和梦之城能为沈枫获取更多的支持;二是收拾荆涛,也就能对梦之城下手,能很好的裁员,减轻公司运营负担,三是在这个事情上沈枫显示出其干净利落的一面,为其赢得了足够的威信。


  沈枫也主导了博客网的第一次裁员运动,自此以后的三年,每一年的年初,博客网都无一例外的上演裁员故事,这让这家公司自此走向衰败。


  沈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借着把博客网从400人裁撤到250人的这次运动,大量安插自己在263的旧部进去,占据了有利地形,把持着博客网的众多重要部门。这让沈枫开始在内部有非议声。不过,让沈枫形成更多负面的是其主政期间,博客网在服务器采购和广告投放上的大手大脚给对手留下的诸多口实,特别是沈枫授意收购的那家旌旗飘扬广告公司,所谓的"自己人"在收购前后大相径庭的表现,让沈枫在博客网内被广泛质疑。


  2006年4月,沈枫称病离去。虽然博客网以及方兴东都给予沈枫相当高的评价,但据说,当时负责处理沈枫的人几乎是用处理荆涛一样的手法处理沈枫的,真是教学相长啊。


  沈枫的离去让方兴东又燃起重新当CEO的念头,2006年4月,在去软银北京大厦开董事会的路上,方兴东与谭涌泉坐同一辆车,两人交心。方兴东自陈博客网所犯的错误和问题,让谭涌泉很是动容,正在准备脱口而出支持方兴东当CEO的时候,听到方兴东的一句:咱重新好好整,大干快上,把流量和收入尽快冲上去。谭涌泉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


  这次董事会上方兴东提议自己重新当CEO,谭涌泉继续投反对票,方兴东的CEO没有当成,谭涌泉和方兴东自此成为路人。


  4年后的一个春天的下午,方兴东和谭涌泉约在一起喝茶,方兴东问谭涌泉为什么不支持自己,谭涌泉的回答是,方兴东的大干快上让他怕了,于是,宁可坏交情,也要坚持原则。方兴东无言以对。


  谭涌泉和卢亮由此在2006年4月开始主持博客网的工作,这个时期的博客网杂音最少,也最为有序,卢亮带着技术团队重构了系统,谭涌泉带领的商务团队开始扎实的推进与各方的合作,特别是与诺基亚的合作达成,成为博客网之后续命的重要所在。


  方兴东重任CEO


  没有重返博客网的方兴东退回了互联网实验室,扯起了天使投资和孵化器的大旗,联合台湾的一些投资人开始忽悠。方兴东本身有很多粉丝,又有博客之父和Web2.0旗手的美名,加上做起给人送钱的天使,当然更受欢迎,声望也百尺竿头。


  方兴东向来能先人一步,天使投资自2005年之后果然成为一种趋势。若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但他的创始人情结让他还是念念不忘博客网。


  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看着谭涌泉和卢亮主政的博客网处于休生养息之中,并无什么大的动作。


  因此,方兴东开始利用自己的话语优势,大谈创业者不应该被董事会绑架等话题,影射软银。方兴东不仅在自己的博客上讲,也在各种他出席的场合上讲。方兴东此时还是媒体关注的宠儿,媒体的跟进让方兴东的这番话多少形成一些影响。


  但是,拿一位博客网当时的董事的话来说,VC都是求财的,博客网虽然扔进的钱不少,但目前看来,上市无望,没什么搞头,但这样还被搞的一身骚。当时的另一位投资人说得更直白:"犯不着啊。"


  博客网董事会之前是站在谭涌泉和卢亮一边,这也是为什么方兴东离开的原因所在,但当董事会站在方兴东那边的时候,形势又一次发生了逆转。


  2006年年底,谭涌泉飞到欧洲去敲定诺基亚合作期间,方兴东发动了重返博客网的攻势,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一旦谭涌泉搞定与诺基亚的合作,方兴东的重返可能会再度推迟,甚至再无机会。


  这样,在谭涌泉的缺席下,董事会通过了方兴东重新担任博客网CEO的决议。决议通过第二天,卢亮提出辞职。一周后,谭涌泉带着与诺基亚的数百万欧元的合作协议回到北京后,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也与卢亮一起以身体原因提出辞职。


  2007年起,方兴东重新掌控了博客网,但此时博客网元气大伤,这时候的方兴东同时在推动全球义乌网的项目,一心二用之下,博客网只能以更快的速度下坠,直到把诺基亚的钱烧完。


  2008年年初,方兴东联合多家私募,以只有当年融资额十分之一的价钱从软银等博客网投资人手里回购了股份,自己重新控制了博客网。但作为当时有10%股份的卢亮(含文心的股份)和作为CFO本应有5%股份的谭涌泉并没有接到与此有关的任何书面变更通知和被邀请参加任何有关的会议,也就是说,他们又一次被不小心的忽略了。


  2008年年底,博客网传出欠薪事件,方兴东斯文扫地,不得不把总部从北京搬移杭州,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回到杭州后的方兴东开始重新做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的生意,他鼓动杭州滨江区政府,联合软银、朱敏创办的赛伯乐以及中信创投,三家创投各出资1000万美金,在杭州滨江创办一个孵化基金,而其所领衔的互联网实验室作为这个孵化基金的智囊机构进入,并帮助运营这个基金。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也能让让陷入资金问题的博客中国和全球义乌网能近水楼台。


  这个事情经过多方斡旋,在2009年4月基本大功告成,最后只能杭州市市政府最后批准生效即可,这是流程所需要的一步,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是方兴东按捺不住即将大功告成的喜悦,还是2008年裁员事件的余温还在,媒体本身也希望能听到方兴东对自己过往的反思。于是,在2009年4月的诸多媒体上,方兴东又一次密集的出现在媒体面前,这一次,他是以中国互联网行业历史的整理者和反思者的身份出现。


  在这些采访中,方兴东有意无意的讲起自己正在运作这样一个基金的事情,他自信满满的表示,自己将借此重新回到互联网的主流市场上。


  偏偏凑巧的是,2009年4月杭州地铁出了事故,这个报告被顺延到51之后,也就是在顺延的两周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一位叫刘晓人的本土投资人得知此事后开始做一些小动作,将方兴东之前在博客网的多次裁员行为都整理成材料,将方兴东做天使投资和他的台湾伙伴闹得不欢而散的故事也写成文本,除了贬低方兴东外,刘晓人自然也会给自己贴金,强调自己是浙江本土的投资人来着,有地利,也有全国性的声望。然后把这些材料和文本做成报告提交给杭州市政府。翻来覆去只有一个,这是个好事情,但方兴东不合适,为什么市政府不考虑下我刘晓人呢?


  最终,杭州市成立一个互联网方向的孵化基金的事情不了而了,关于这个事情的不了而了,版本众多:版本一是刘晓人的报告起了作用;版本二是,杭州市政府由此问了三家创投机构,他们居然都投了反对票,至于原因,由于涉及到更多的江湖恩怨,他们都不便进行表态;版本三是帮助方兴东操作这个事情的中间人自己感觉水太深放弃了。


  让人遐想的事情是,之后数月,刘晓人自己也被人举报了,并由此锒铛入狱。


  再后面的故事是,方兴东又一次得到了陈天桥的帮助,在博客网上运行网页游戏"博客战三国",赢得喘息机会。


  再后面,全球义乌网改名全球网。


  再后面,就没有后面了。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24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7-5-16 13:04:50 |只看该作者
楼主,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7-5-16 13:04:50 |只看该作者
来几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23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7-5-16 13:04:50 |只看该作者
没人理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09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7-5-16 13:04:50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23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7-5-16 13:04:5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27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17-5-26 23:49:53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34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7-5-26 23:49:53 |只看该作者
鉴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30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7-5-26 23:49:53 |只看该作者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01

积分

中级自媒体人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17-7-8 05:23:09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啊 估计有马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站长QQ:5131834|Archiver|手机版|自媒体论坛

GMT+8, 2024-6-1 17:37 , Processed in 0.3628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