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lang 发表于 2017-1-12 22:28:11

偏见




  有个哥们,河南的,79年出生,一张娃娃脸,别人都以为他是大学生,我说的是2006年,也就是10年前。


  他对“河南”二字超级敏感。


  他是做酒的,公司注册在济南,我问他为什么选择济南,他说济南给人很憨厚的感觉,可信度比较高……


  日常自然要与山东人打交道。


  山东人说话喜欢重复。


  例如,问,兄弟,你家哪的?


  信阳。


  河南?


  疑问句,意思是你是河南那边过来的吗?只是聊天的方式,但是他接受不了,接着黑下脸问:河南,河南怎么了?


  我第一次去河南,就是去他家,去以前,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毕竟网上传言那么多,我们很容易给地域贴标签。


  他父母在郑州打工,我们去了郑州。


  我到了郑州,就一个感觉,这不就是济南吗?也是一座巨大的城市,什么职业都有,而在我们想象中,情况不应该如此,应该一片贫穷才对。


  瞬间释然。


  后来,我经常跑连霍高速,例如去成都,去西宁,去宝鸡,我在河南段还真遇到过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例如加油时,发现是98号,那时还不知道有98号汽油存在,回来我们就当笑话来讲了,认为加油站造假造得太假了,当时是在南阳加的,事实上呢?


  河南,还真的使用了98号汽油。


  实事求是地讲,在河南经历的一些不愉快,在山东也会有,例如我在莫言的老家加了200元油,实际上就给我加了一半,因为我开了一辆捷达,当时200元就可以加满,我跑出去很久才发现只有一半的油,但是没办法,你回去找他也不承认,何况我接着上高速了,不可能回去。


  但是,为什么在河南经历的印象就这么深呢?


  因为,人们会拿放大镜去看待河南,河南的朋友必须是完人,只要稍微有一点点不完美,那就会被贴上河南人怎么了的标签。


  我在兰考服务区,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加了200元油,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说起来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服务区也不规范,里面还有很多卖假望远镜的,扮演军人,我还买了一个,花了800块钱。


  这个骗术真是从驻马店传出来的,上蔡孙庄村,全国有名,以假扮军人为主,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呢?我去过这里,镇上到处都是反诈骗的标语,一个村甚至有上百人上通缉令,全是家族式的……


  山东有吗?


  也有,例如日东高速的泗水服务区就有,挂了一个辽宁的车牌,一辆绿色长城,几个小伙子装军人,我每次路过他们都推销,为什么选择这个服务区,因为过了这个服务区就进入临沂,跨市没法执法。


  以前我遇到最多的就在兰考服务区,因为马上就进入山东境地了,哪怕你知道望远镜是假的了,也无所谓。


  望远镜也不假,的确能看很远,但是说晚上带夜视,这个是假的。


  我以前特别喜欢望远镜,我从俄罗斯、日本都买过望远镜回来,俄罗斯的粗糙一些,但是能看得超级远,日本的袖珍一些,但是精致,搬到楼房以后,我就没再玩过这些,因为会看到很多不该看的。


  在洛阳服务区,被强卖过燃油宝,说一瓶40,我说那加一瓶吧,结果收200,理由是五瓶一疗程,加的是第一瓶。


  你能说啥?


  上海一对夫妻在我后面加的油,也是这么被推销了,俩人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理论开了,后来都报警了……


  我心想,何必呢?不就是200块钱吗?挨顿打就不值当了,何况长途跋涉,心情最重要,郁闷时开车容易走神。


  这样的遭遇我在山东遇到过没?


  遇到过。


  但是,人有双重标准,对河南总是出奇的苛刻,对别的区域又是出奇的包容,在河南发生了不愉快,认为是地域问题,在别地发生了不愉快,认为是人的问题。


  这些年,我与河南交往越来越深,例如河南是出作家的地方,刘震云、李佩甫、二月河、乔叶……


  跟他们交往时,你还会在意这些标签吗?


  不会!


  另外,帮我读书的小伙伴,多是河南的,非常的好,差不多用了十年的时间,我才慢慢地淡化地域标签,例如途经河南,从来没觉得有啥异常。


  我说这些,河南的朋友可能有些不开心。


  我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舆论的确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歧视”,会使人们自动启动放大镜模式,当用放大镜去审视一个群体时,谁都经受不起推敲,真正能做到平等看待,是需要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成长,说白了,我们“歧视”的根源是我们修行不够。


  继续说做酒的那个哥们,他太在意了,太敏感了,因为“河南”一词能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山东有个广播节目叫《金山夜话》,其中有一期是一个嫁到山东的河南姑娘在控诉,说村里人嘲笑她。


  这个哥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打热线进去,跟金山探讨了接近半小时,他分析了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对待河南人,例如1942,例如黄河在过往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灾河角色……


  次日,节目组送了他一张60元的话费充值卡,认为他说的太精彩了。


  能解决问题吗?


  解决不了!


  是见识蒙蔽了众人的眼睛,刘震云跟别人打交道时,有人会在意他是河南人吗?


  不会!


  为什么?


  因为,与他层次相近的人,境界很高。


  我的读者里,1/3是河南的,我咋知道的?因为我有大家地址呀,给大家发书时我是按照省打印的快递单,平时来访的朋友里,河南的也是最多的,有些朋友还有些遮掩,不好意思说自己从哪里来,我心想,你也太低估我了,你觉得我会在意这些吗?


  当别人戴有色眼镜时,不要试图去说服他,因为说服不了。


  要让他亲身去经历,去感受。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包括我们争论日本、美国,都是一样的道理,去过日本的想说服没有去过日本的,俩人争论一个月也不会有结果,因为经历不对称。


  歧视,人人都有,只是高低之分。


  我们仇恨日本不是歧视吗?


  假如有外星人的存在,我们歧视外星人长的丑,这不是歧视吗?


  有天,球馆馆长跟我讲:你们镇上出刁民……


  我很意外,原来在一个县城里,镇与镇之间也歧视?我们哪里出刁民了?就因为我们属于城乡结合部?就因为我们抗拒拆迁?


  他让我很意外,原来你的焦点只是一个镇。


  我在羽毛球群上,后来又退了,因为我觉得里面太幼稚,其实这也算是歧视,又是呼吁大家不要去日本旅游,又是抵制日系车。


  大家在那里讨论日系与德系、美系,仿佛一个个都是车神。


  我多嘴了一句:你们开过日系车吗?


  有人说,他朋友有辆。


  这就如同北京人跟上海人争论北京好还是上海好,俩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但是我更喜欢听一个曾经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如今生活在纽约的人谈北京与上海。


  因为,他有发言权,很客观。


  我有过或正有着德系车、法系车、美系车、日系车,有SUV,有轿车,有性能车,所以我有最直观的对比,我只说一点,再买车,我依然选日系。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日系车能成世界汽车霸主,自然有其原因,国外真是清一色日系,即便是国内,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起也大于德系,是不是很意外?


  因为,人们越来越理性。


  北方不接受日系,但是你看看思想观念最先进的珠三角、长三角呢?


  特别是广东,几乎就是日系车的天下!


  听说,最有骨气的城市是南京,没有一辆日系车,我没去过南京,你们别忽悠我,原因就是南京不给日系车加油。


  有时看车友在争论SUV好还是轿车好,我总是着急,我总是告诫自己,少说话,但是有些时候还是忍不住。


  SUV安全?


  那只是想象的,个头大不代表安全,SUV相比同级的轿车或跑车而言,更不安全,因为重心高,发生事故时侧翻率要高。


  还有一点,车子重心越高,操纵性越差,刹车距离越远,这个远不是远几十厘米,而是远出去六七米,这个不是瞎说,每款车都有性能测试,可以在网上查阅数据,跑车刹车距离在36米以内是常态,SUV呢?普遍在41米以外,介于跑车与SUV之间的是轿车。


  SUV就是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其实就是轿车加高了,符合了人们对高大上的追求,其实真是没有意义的玩意,至少我不会买,我媳妇买途观我是坚决反对的,还不如买辆捷达呢!


  去越野?


  那玩意不能越野,因为就是轿车底盘,真的悬空上一个轮胎,你会发现,车门打开都关不上了,车架都会扭曲。


  什么车适合越野?


  硬派越野,车架是货车底盘,专业术语叫非承载车身,春节我买了一辆新的,原本的想法是去沙漠玩的,实际上呢?现在跑了不到5000公里,平时很少很少开,四驱?


  挂错的时候挂过,平时基本上没用过。


  去河里越野?


  感觉好LOW,没意思,我只是拉货的时候开开,平时就放在车库里,为什么不开呢?


  跟拖拉机有什么区别?能把人颠死!


  所以,让我重新选择,轿车依然是首选。


  有很多人的梦想是买法拉利,你在路上见过几次法拉利?跑车的操纵性是最好的,但是跑车一点都不舒服,因为路感与舒适性是不能共存的,你坐在法拉利里与坐在我爹的拖拉机里颠簸程度是差不多的,另外法拉利不适合代步,因为它适合高速运转,否则风量无法冷却机油,容易自燃。


  那是用来下场地的。


  给你辆法拉利你能开得了不?


  随便问这个问题,答案应该全部是YES。


  实际上,你开不了。


  为什么开超跑要先参加训练营?因为大马力车子跟我们家用车不同,家用车你猛踩油门也没啥,但是超跑是这样的,你稍微用力踩一下,它的屁股就会左右摇摆。


  那绝对是烈马。


  不用超跑,玩玩宝马M3就知道了,给点油就能甩屁股。


  那加速,就有飞机起飞的感觉。


  想跑的快,不是猛踩油门就行了,而在于掌握它的柔韧度,最初可能感觉踩的是火药桶,上手以后,感觉就是踩棉花了。


  当我们参加辩论时,我们往往都是片面的,是我们的经历片面了,你只开过SUV非跟人家争论SUV比跑车安全,鸡对鸭讲?


  曾经有个帖子辩论得非常非常激烈,关于自行车的,山地车好还是公路车好?


  其实这个跟SUV好还是跑车好是一个问题。


  中国人普遍选择SUV。


  马路上我们遇到的自行车,95%是山地车,不过都是用来跑公路了,大家总觉得公路车那么细,会不会太脆弱?


  大家总喜欢全能型选手,既能上山,又能下海。


  但是,越是全能的,越是短腿的。


  看一点就知道了,公路车玩家多是从山地车玩家转移过来的,但是很少有公路车玩家转移成山地车玩家,国外玩车的多是公路车。


  公路车有什么好玩的?


  跟开跑车是一种感觉,驾驭感,但是公路车入门是非常高的,2万元算是入门吧,还要做大量的测试,不是什么车子都适合你,要根据你的身体参数来选车子,要精确到毫米,专业术语叫fitting,要测量身体八项参数,分静态fitting与动态fitting,做个测评要几个小时。


  麻烦不?


  玩山地车的,终极理想就是骑行去拉萨,平时周末就跟着俱乐部去郊外骑行,但是玩公路车的人是不愿意这么玩的,他们体验的是速度与激情,也是小圈子,前后都有保障车。


  我们的汽车文化、自行车文化,都处于初级阶段。


  SUV市场衰败时,才是汽车文化的崛起时。


  一个男人一定要有兴趣点,但是当我问大家,你喜欢什么时,大家的答案仿佛除了赚钱没有其它。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你又会去干什么呢?


  过去,我很喜欢这些热闹的运动,例如骑行、羽毛球,自从孩子生病后,我就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我开始喜欢一个人的运动,每天都可以借此时间来自省一下,释放一下,总使我想起那篇文章《为生命保鲜》。


  不能让情绪有积累。


  羽毛球也打,但是我觉得羽毛球对于我们而言,太浪费时间了,特别是一群小伙子,应该在奋力创业的年龄,却选择了打球,打球有多浪费时间?


  每天至少六小时。


  午饭后准备出发,回来就是晚饭了。


  晚上太困了,无法认真工作,所以我看他们几个,总觉得特别心疼,你们跟我还不同,为什么?


  因为,我早上就把工作完成了。


  大家为什么喜欢调侃腚疼,你看他,每天除了喝茶就是聊天,然后就是打球,甚至一天不开电脑,但是人家有果儿,有钱赚,定期还要草粉,不过以后,这些都离他很遥远了。


  一个月,他做了三次体检,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


  昨天,体检结果出来了。


  从此以后,他不能打球了,不能那个了。


  昨晚,在群上聊起体检的事,米姐调侃了一句:你这么一说,又有一群姑娘要去做体检了。


  中秋节回来,我就觉得他有病,几天不见,瘦了一圈,关键是他一直咳嗽……


  不过,他很乐观,认为无所谓。


  他的人生在我看来,太颓废了,从来没有上进过,虽然喝了酒说自己是富二代,他爸有5000万,那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他还有一屁股债,我总是从侧面问:你欠别人钱,不着急吗?


  他说,不急呀!


  我的潜台词是,你什么时候把欠我的还给我?他欠我不多,五六万。


  创业是讲天赋的,懒人,永远都懒,发誓要每天走10公里,走了一天,阳痿了,不走了,说累得骨头疼。


  他得的不是艾滋病,但是也是一种终身难以愈合的病,姑娘们不用体检,据说不传染。


  有时,我只是好奇,作为一个创业者,心思咋不在事业上呢?


  应该说,他内心是想赚钱的,只是太懒了,懒得超出了我的想象,是我见过最懒的创业者,大家都希望被别人推着走,没人愿意主动走,使我想起了那句话:我不是你爹,没义务管你,你也不是我爹,不用你教育我。


  是我管多了。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他喜欢追求速成?


  与他的年龄有关。


  他接受不了慢,虽然“慢”才是遵循天道的,但是不符合他的思维模式,我帮他设计了一整套的定投方案,他每个都执行了一两天,就放弃了。


  也是蛮遗憾的。


  逛街,看到一个广告,不打针,不吃药,月减20斤。


  我心想:截肢?


  20斤脂肪是什么概念?1斤脂肪是7000卡,快走10公里才消耗500卡,这个帐没人愿意去算,因为大家只希望速成。


  快速,马上。


  即便减了,那也是水。


  因为单纯从脂肪分解而言,是不可能这么快的,人为什么减肥很难?因为我们现在都处于过营养状态,我们每日摄入的能量远超出了我们身体需求。


  即便你吃减肥药,也白搭。


  除非,你管住嘴,迈开腿。


  减少1/3的饭量,每天增加500卡的运动量。


  我在想,假如每月减1斤,一年也减12斤,不得了,我们有这个耐心吗?


  没有!


  实际上呢?一年减12斤已经太快了,一个月减3两就很好了,我觉得多少年吃胖的,再用多少年减下来。


  最初,我给腚疼的建议是每天10公里,把自己或员工打造成标杆,每月晒一次身体参数,主要是脂肪率,假如你是180斤,那么你给自己做一个5年计划,用5年的时间减到140斤,然后再平均到每个月,当计划去完成,你会发现,你在循序渐进地发生着变化。


  这是健康方面的定投,就是说,你是一个越来越健康的人,不要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例如羽毛球、慢跑,因为体重太大的人是容易伤膝盖的,快走一直都处于单脚离地状态,对膝盖冲击不大。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你走,你就把握一个原则就可以了,无论别人是否坚持,你勇往直前,你记住,从今天起,你就是村上春树,他每天10公里,是跑步。


  学习呢?


  不是有助理吗?


  让助理每天帮自己找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在办公室里打印出来,每天一篇,同时每天给你找一篇演讲听听,例如《一席》里的,这个是用来快走时听的。


  每年,你至少多读了365篇有价值的文章,听了365场讲座,这是增加了你的知识储备量。


  读书呢?


  每周一本。


  电影呢?


  每周一部。


  每本书都要读两遍,第一遍速读,速读完了以后,去网上搜集评论家、豆瓣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整理成文档,阅读后,再次读一遍这本书。


  把读书笔记、经典摘抄、读者评论组合成一篇文章,发到自己的读书博客或微信公众帐号上。


  电影也是如此,每部看两遍。


  这些会很累吗?


  一点都不会,因为这就是我日常的学习量,其实我不止做这些,我每天还有3小时运动时间,还有3小时写作时间,我还会看一集电视剧,也要1小时。


  我完成得非常轻松。


  这是对知识的定投,知识最好体系化,分为两块,一是时间轴,一是地理轴,用五年的时间,阅读历史从秦始皇到新中国成立,地理呢?从国内到亚洲,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非洲、美洲。


  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博学。


  就如同我现在出去玩,很容易唬住一些水货,因为谈什么我都懂一些,仿佛还很专业,甚至谈谈手术刀我都能说出一箩筐的品牌。


  就是这些文章读多了。


  还有啥需要定投的?


  钱!


  这个很容易理解,每周或每月定投一笔钱在股市里,每个人的定投方案不同,如果单纯求稳当,可以选择支付宝最新推出的微定投,也是很好的方式,简单。


  股市我属于超级菜鸟,不班门弄斧,但是有一点我认为很牛B,我没亏过,而且收益率一直都超过90%的股民,不知道未来如何。


  不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仅仅是信心吧,更多的是把握,因为我是个胆小鬼,挑战概率的事我不干,单支股票涨得再快我也不心动,我买的是全球指数基金,欧洲、美洲、香港、贵金属、A股,我坚信的是什么?


  从全球范围而言,世界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发达。


  我这里没有短平快,我一直觉得要想赚钱必须把时间当朋友,当大家都在追求速成时,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慢成,用时间的长轴来打败他们。


  很多人炒股都没有思考一个问题:退出机制。


  就是你赚了钱以后,如何退出?


  例如你从10万到了100万。


  你是拿出90万放银行里呢,还是把100万都卖掉不炒了?


  现在问你,你肯定有答案。


  实际上,真到了你从10万到了100万,你发现,你不仅仅没有退出,反而投入了更多,没有合理的、规划的退出方案,那么炒股和玩刮刮乐是一样的结果,无论中间你中了多少次10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输光。


  牛哥讲过一个最简单的理财方案。


  例如今年50岁,计划60岁退休,那么从50岁开始,每个月定买一支股票,最好是指数基金,例如A股的,从60岁开始,每个月提出1万。


  这是什么原理?


  其实,很简单,就是每笔钱都在股市里浸泡了10年。


  从单笔投入而言,可能存在亏损的可能,但是从两个10年的时间段来对比,整体赢利一定是非常可观的,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迈入发达国家,10年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我说A股指数只是举例,其实可以选择的太多了,在过去的十年里,太多国家的股票指数翻了5倍以上,例如巴西、印度、俄罗斯……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就是这些钱塞进了股市,什么时候出来?


  若是出来了,我们再塞进去,那最终就成了赌博游戏。


  我的模式比牛哥的模式要安全一些,牛哥的这个方式有可能大赚,有可能不赚,例如你投入了10年黄金,你从现在开始赎回,你多痛苦?


  亏本!


  我采取的是多支相互对冲的方式,至少保证本金是安全的,当然失去的也是高利润。


  我把劲松喊过来,他现在在做定投直播,他每周投入2万元,10年投入本金1000万,这个直播肯定越来越震撼。


  我跟他讲,腚疼对定投俱乐部没兴趣,你做吧。


  他说,好。


  我说,要划分为健身、理财、学习、资源这四部分,你们团队充当的只是标杆、榜样、对接的功能,不要强求每个人都做到每天10公里,他哪怕每天只走1公里也可以,在于他自己的计划,他自己制订计划,自己去完成,你只起榜样的力量,懂了吗?


  他说,懂了。


  我说,理财是只建议,不代持,同时建议大家开虚拟帐户玩,输出的核心价值是全球化、对冲化、超长线,至于别人做与不做,都不强求,任何理财都有风险。


  他说,明白。


  我说,学习这个是最重要的,每月给大家发四本书过去,带着大家一起读,他们没空读也无妨,也要把你团队整理好的读书摘要发给他,但是一天一篇文章是要定时发到群上的,确保他每天都能感受到知识迎面扑来。


  他说,明白。


  我说,资源是最重要的,你要控制俱乐部的人数,整体100人或50人,你要设立门槛,对学历、收入都要有门槛,若是交钱就可以进,那么这个俱乐部是没有价值的,实行年费制,每年增加1万元,不断地优化人群,只要是俱乐部成员,每周排出一个成员接待日,例如我是成员,10月24日为我的接待日,那么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玩,我负责招待,这样确保大家相互编织在一起。


  他说,明白了。


  我说,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你是这个俱乐部最合格的成员,你严格定投,你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博学,理财越来越成熟,每年50个接待日里,你至少要出席20个。


  他问,前期怎么启动呢?


  我说,如果你坚持直播五年,例如你每周写一个周总结,五年后一定可以一次性吸引100人报名,例如第一年为每人1万元,如果你想早一点运营这个事,例如计划今年就开始运营,那就需要换一个思路,要么找人给你背书直接招募会员,要么实行邀请制,邀请朋友参加,大家交的会费为未来的股份。


  他说,我思考一下。


  我说,当你做到年费10万元时,定投这个主题已经不是最吸引人的了,而是这100个会员,他们会这么想,花10万元买了99个朋友,等于每个朋友才花了1000元,真便宜,我问你一句,如果有年费1万元的定投俱乐部,能做到我说的这几个标准,你参加吗?


  他说,绝对的。


  我说,坚信是最重要的,这个事有两点是不可复制的,第一是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因为每个人都因为俱乐部的出现而改变了,例如体重改变了,知识改变了,理财改变了。第二是沉淀,你想想5年后,你带着大家看过多少书,多少电影,读过多少文章,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朋友?


  这一切,都需要耐心!


K生 发表于 2017-1-26 20:04:12

一个子 没看懂  

K生 发表于 2017-1-26 20:04:12

哈哈 瞧你说的~~~  

xuling8130h 发表于 2017-2-11 20:55:22

好啊,,不错、、、、  

xl10813b 发表于 2017-2-11 20:55:22

观看中  

xl8899b 发表于 2017-2-11 20:55:22

推荐个好站,南昌学车网http://www.251818.com,学车考驾照,找南昌驾校,就上南昌学车网!

xl2354b 发表于 2017-2-11 20:55:22

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请不要见义勇为……  

xl12246b 发表于 2017-3-27 03:01:04

支持~~顶顶~~~  

jianyonghu 发表于 2017-3-27 03:01:04

@,@..是什么意思呀?  

ibudevuozed 发表于 2017-3-27 03:01:04

我卷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偏见